从3至6天到10天,过境免签政策再升级!

访客7个月前新闻资讯112

   央视网消息: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公告做了哪些调整?又将带来什么影响和变化?

  跨区域通行如何实现“一路畅通”?

  此次政策调整最大特点是允许跨区域通行,调整后哪些问题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各项服务如何实现“一路畅通”?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是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的。

  第一,国际旅行证件如何购买国际航空、铁路、地铁、公交这些交通的票据。现在我们很多时候都使用网上订票,订完票以后进站的时候是刷身份证,甚至刷人脸进去,但是拿外国的旅行护照,我们的机器是否能兼容,这是一个大的问题。

  第二,支付问题,在网上购票的时候已经习惯了使用电子支付,或者使用一些互联网支付手段,尽管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但外国人还是会面临一些支付问题。

  第三,语言方面的障碍或者问题,不是每个入境的外国人都可以说中文的,也不是每个中国的服务人员都可以说英语或特定语言的。尽管机器上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沟通上还是有一些障碍的,如何突破这个证件、支付,还有语言的障碍,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承接过境免签的流量,资源如何变产品? 

  各地接待过境外国游客,应该如何设计旅行产品?没有接待过外国游客的二三线城市如何做好相应准备?

  戴斌:这也恰恰是我们当前文化和旅游部门在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关注。

  第一,资源如何变成产品。我们有很多名山大川,有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也有很多历史人文资源,但是如何让游客进入到这些空间,如何变成一个可以购买的旅游产品,现在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第二,如何让文化变体验?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有承载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我们还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么样让外国入境游客能去体验到,这个是我们要去关注的。

  第三,现在政府很积极,都在做推广,但是酒店、民宿、景区、度假区、购物场所等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

  如何让过境外国游客,吃好玩好开心购物?

  各地如何让过境外国游客能够“特色游”“深度游”,有更加丰富的体验,如何做到让外国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戴斌:第一,从需求出发,研发更加适合入境外国游客消费的产品。比如外国人来中国,难道仅仅是看自然山水吗?仅仅是做一个城市的Citywalk吗,他们要不要品尝中国的美食,要不要购买中国的一些先进和价廉物美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信息如何让外国的游客知道,我们宣传推广的方式和方法都要跟着创新。

  第二,服务品质的提升。现在我们很多口岸,包括机场的购物、商场和免税店,有时候还是比较生硬的。在购物、商业心理、服务心理方面还需要更多跟国际接轨,让人家愿意买,而不是生硬地推销。还有购买商品以后,物流的便利化,在海外公司买完东西以后,有专门退税公司服务,现在深圳已经开了第一家退税的服务点,还有涉及一些大宗商品或者是酒水,没法携带,因为还有下一个行程,所以这时候相应的物流体系应该也跟上去才对。

相关文章

年内第四次分红评估将至,中证红利ETF(515080)再获资金持续净申购!机构:震荡市底色不改,短期或可维持“哑铃策略”!

上周,市场迎来连续回调,沪指单周下跌1.91%,资金风格再度偏向“哑铃策略”。上交所数据显示,上周五,市场代表性的中证红利ETF(515080)获5818万元资金净申购,单周吸金超9200万元。华泰证...

白酒供给侧结构优化,食品饮料ETF(515170)盘中翻红,水井坊领涨

截至11月25日10:17,食品饮料ETF(515170)涨0.17%,持仓股水井坊领涨,涨超4%,消费30ETF(510630)涨0.11%,经历长期回调,食品饮料有较强估值修复需求。国盛证券认为,...

国乒法国冠军赛零冠收场 两“独苗”均无缘决赛

京时间10月27日晚,WTT蒙彼利埃冠军赛结束了半决赛的争夺。中国男、女队均只有一人亮相,但两人均负“外战”无缘决赛。国乒继亚锦赛遭遇滑铁卢后,本站比赛再次零冠收场。在此前的亚锦赛中,国乒仅获两金,创...

人大常委会丨我国修法拟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温竞华)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21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根...

北京开通3条地铁新线

北京开通3条地铁新线

var isHttps = location.href.substr(0, 5) == "https"...

一周产业基金|上海发起设立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七只创新性文投基金亮相大湾区

本周,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易方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此外,在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上,七只创新性文投基金集中亮相,主要投向“文化+科技”相关领域...